前段时间科技市场出现的“百万跑路门”事件让市场众商家们感慨良多,此次跑路事件背后除了“跑路者”是主犯外,那么市场“账期模式”就是从犯了。对于“账期模式”,相信市场众商家都了解,大家都是IT圈里人,而IT圈里最讲究人情,“一回生二回熟”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,特别是相互之间的调货凭借的就是人情关系。公司之间调货也都是常有的事。因此“打条取货”成了科技市场很常见的一种现象。
但是,IT行业过低的门槛使商家素质良莠不齐,与此同时,圈内不成文的“账期模式”犹如一把双刃剑考验着商家的心态。在这种情况下,行业诚信度本就显得犹为重要。
同时,账期模式作为科技市场不成文的潜规则,由来已久,也是被众多商家所默许的。“除了一些大的进货单子会签订合同之外,一般商家之间相互调货,都是一张收条,或者一张出货单就可以了,做这行的都知道这个规矩。”一位经销商如是说。基于循环链存在的账期或放货已经成为商家们生存的必要条件。
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销商诉苦说:做IT竞争太激烈,有时明知道一些商家信誉存在问题,但你还得给人家账期。商家无奈的背后凸显了账期模式的弊端,同时也造就了“跑路”事件的发生。
对于市场商家来说,虽然知道这一市场潜规则的隐患,虽然知道改变目前市场的现状,加强IT行业的管理机制,才是杜绝“商家跑路”这类事情发生的根本,但是从此次跑路市场后续来看,市场商家并未引起太大的警惕。
说到此时,编者很无语,在编者看来,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”这个典故用在科技市场商家人身上似乎并不是那么适用。当然,对于科技市场“账期模式”终结,相信好多渠道商家都是赞同的,可是愿景都是美好的,就整个科技市场行业规则来说,是它造就了“账期模式”,同时也是在它的驱使下进行的。毕竟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,一味的现金结款显然是不现实的,只是一早就明白这些情况的商家还是很无奈。